【財訊】第298期 
高鐵元年改變台灣風貌-「南北距離」只有九十分鐘了!

黃琴雅  2006-12-29
 
台灣高鐵是繼火車與高速公路之後的「第三波空間革命」,二○○七年將是台灣的高鐵元年,這項全新的交通工具,在生活面的改變已經無庸置疑,對於台灣經濟則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省時,是一般民眾願意搭乘高鐵的最大動機,縱橫三百多公里的台灣,現在只要九十分鐘,比火車省下三分之二、比飛機省二分之一的時間(包含出入時間)。時間的縮短代表空間的拉近,台北與高雄不再那麼遙遠,桃園與新竹就像在台北市郊區,只要十到二十分鐘的車程,台中也只有四十分鐘,高鐵徹底把台灣全國的時間與空間完全解構,重新定義新的時間與距離觀念,甚至重塑台灣經濟的樣貌。

重新定義距離觀念  重塑台灣經濟生態

「高鐵通車後,你會不會去搭乘?」「那麼危險,我才不敢坐!」沒有搭過台灣高鐵的民眾,對接二連三的脫軌新聞有所疑慮,深怕高鐵不安全。但曾經參加高鐵試乘的小陳說,「我一定會坐。」他以後到中南部出差或回高雄,一定要坐高鐵,因為坐火車從台北回高雄,要花上五個小時,現在只要一個半小時就到了。

在產業上,被高鐵影響最大的是國內航空業,航空業者也早有高鐵被取代的準備,北高航線已經減班,準備過「寒冬」,台北松山、台中清水、嘉義水上、高雄小港等國內機場的使用率將會大大降低,國內航空業與交通部也正面臨思索前途的時刻,這些業者也只能寄望直航商機。


經濟方面,最大的效益是帶來高鐵站區地價上漲,隨著高鐵即將通車,敏銳的投資客早在兩年前就開始「炒地皮」了,距離台北最近的桃園青埔、新竹六家兩大高鐵特定區附近的地價已經炒翻天,商業區的地價是民國八十五年高鐵計畫發布前的二、三十倍,創造了上百位億萬富翁。

美商房地產顧問仲量聯行台灣區總經理趙正義認為,辦公大樓、購物中心與商務旅館是高鐵周邊房地產的三大商機,高鐵通車後,台北的金融服務業或外商機構會考慮將後勤人員遷到土地成本比較便宜的桃園、新竹,進一步帶動大型購物中心的興建,商務出差與觀光客的活動會增加,加大旅館的需求。

高鐵通車後,外界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為是否有助於北、中、南區域經濟平衡發展?還是會更往北部大都市集中?台灣出現兩派的論點。身為高鐵特定區的顧問,趙正義認為,高鐵五大特定區都有主題規畫開發,且距離縮短會讓經濟往來更加活絡,高鐵使得台灣西部「一日生活圈」成形,有平衡區域經濟的效果。

區域發展上,趙正義最看好桃園,因桃園離台北車程只要十多分鐘,最有機會成為大台北生活區的一部分,產生通勤族的可能性最高,也有外資客戶有意願到青埔設辦事處,但他認為現在青埔與竹北高鐵站區的地價「太貴了!」讓外資下不了手。

不過,他最想到台中住到高雄投資房地產。因為台中房價比台北便宜,生活品質佳,到台北的車程又不到一小時,要通勤不成問題;高雄則是房價偏低,高鐵通車後,高雄原本不振的房價會得到激勵,有補漲的空間,平衡房地產北熱南冷的型態。
 
 
南北兩端「吸管效應」產生  台南、嘉義受害

台灣經濟研究院BOT研究中心主任黃崇哲認為,「吸管效應」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台灣會朝台北與高雄兩個大都市極化(polarization),白領階級會越往大都市集中,都市的產業競爭也會更加劇烈。」但嘉義與台南兩個二線都市因沒有進行資源整合,產業發展不明顯,會成為吸管效應的受害者,兩個站區充其量只會是區域運籌中心而已。

以日本名古屋為例,東京與大阪新幹線通車後,站區之一的名古屋的經濟沒有成長,反而衰退不少,後來,日本汽車大廠豐田(TOYOTA)與鈴木(SUZUKI)看上名古屋地價便宜,又可透過新幹線與東京服務結合,紛紛來此設廠,加上豐田協助名古屋爭取世界博覽會在名古屋愛知縣舉辦,名古屋才得以恢復生機。


永慶房屋總經理廖本勝則較為悲觀,他認為會出現磁吸力量,導致南部人大量到工作機會較多的台北找工作,加大南北房價的差距。

「台灣不會出現高鐵通勤族。」雖然區域看法不一致,但他們都共同認為高鐵通勤族的可能性不高,因為交通成本太高,對上班族負擔太大,高鐵最能吸引的是商務旅客及觀光旅客,特別是觀光發展會帶動區域經濟。

韓國高鐵(KTX)啟用的一百天內,平均每天乘客人數只有七萬人,對於耗資一八二億美元(約台幣五八二四億元)興建的重大交通工具不受民眾青睞,當時韓國總統氣憤的稱高鐵是韓國的「大災難」,但經過○六年春節及周休二日制度調整,兩年後的今天,韓國高鐵車票已經一票難求,營運大賺錢,甚至還有韓國鐵道大學的產生。看看韓國的例子,台灣高鐵的營運,應該沒有悲觀的理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am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